时间:2025-04-17 06:22 作者:宋桓公 浏览量:1069
吉尔吉斯斯坦一处墓地在1885-1892年间开展挖掘工作(图源A.S.Leyb 1886年8月)。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微生物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对7名死于14世纪个体开展的DNA分析显示,14世纪曾席卷欧亚大陆的黑死病可能源于欧亚大陆中部。
该论文介绍,黑死病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在公元1346年至1353年曾席卷整个欧亚大陆,据估计最多造成了60%的当地人口死亡。虽然研究人员利用历史记载、古DNA和现代基因组学开展了大量分析,但黑死病的地理起源一直没有定论,可能的起源地范围从欧亚大陆西部一直到亚洲东部。
瘟疫受害人之一(其基因组未被测序)的墓志铭以叙利亚语书写(图源A.S.Leyb 1886年8月)。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约翰内斯克劳泽(Johannes Krause)和英国斯特灵大学菲利普斯莱文(Philip Slavin)与同事合作,分析了位于当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伊塞克湖是否会是14世纪黑死病大流行的起源地。来自伊塞克湖附近墓地——位于Chu峡谷的Kara-Djigach墓地和Burana墓地的考古学证据显示,其1338年和1339年的埋葬数量明显增加,当中很多墓碑写着死亡原因为“瘟疫”。
论文作者翻译并分析了这些墓地考古发掘的存世档案数据,还将此与对其中埋葬的7名个体的古DNA分析相结合。他们在其中3个DNA样本中发现了这种黑死病细菌的痕迹,并认为其在黑死病流行事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他们认为,这些鼠疫耶尔森菌的基因组代表一个单一菌株,而且是被普遍认为与黑死病起源相关的一个多样化事件的最近共同祖先。与该地区当前流行的鼠疫耶尔森菌菌株的比较显示,这个古代菌株起源于本地。
根据历史数据和人工制品,包括墓碑碑文和钱币窖藏,论文作者推断该地区曾生活着丰富多样的社群,这些社群仰仗与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往来生活。他们认为,这种贸易往来可能推动了黑死病在14世纪的传播。(完)
广场往南,则是蛇口正在打造的太子湾邮轮母港<之前‘618’和‘双11’较平常的电商平台交易波峰波谷差距很大,但目前‘消谷’现象显著,差距缩小,以后依旧会呈现这样的趋势 青岛此次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链条仍在调查之中,但目前发现的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与青岛市胸科医院高度关联,这无疑为疫情的溯源和针对性防控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