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1 12:59 作者:顺仪 浏览量:1022
抗体免疫联合疗法 可抑制弥漫型胃癌生长
【医线传真】
科技日报讯 (记者颉满斌 通讯员周辉年)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我国癌症总发病率和死亡率第3位,且中晚期胃癌占比达80%,每年有近30万人因胃癌死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要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探索肿瘤防治新技术,关乎我国健康中国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因而,寻找胃癌诊疗新靶点、开发胃癌治疗新疗法和新药物具有重要临床和社会意义。
近日,《科学进展》杂志在线发表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焦作义教授团队关于胃癌新靶点和新治疗策略的转化研究成果。
该研究开发了靶向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在免疫重建的人源肿瘤细胞系异种移植模型和人源肿瘤组织来源移植模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基于靶向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胃癌细胞系、类器官和移植瘤模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该研究表明,靶向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可通过多种机制显著抑制弥漫型胃癌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为增强弥漫型胃癌的抗体免疫联合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策略。
近年来,焦作义教授团队聚焦胃癌高发问题,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2014年始,团队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根治的临床研究,经该方案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由26.8%提高至43.8%,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癌症管理与研究》。
此外,团队在胃癌靶向药赫赛汀的耐药新机制及胃癌治疗新策略的研发方面取得了成果,发现了一系列胃癌治疗新靶点并开发了针对性抑制剂,相关成果于2021年发表于《自然通讯》和《致癌基因》杂志。
获奖者背后的故事:斯坦福大学师徒档 保罗米尔格罗姆1948年出生,1979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威尔逊也在同一时期投入到拍卖理论的研究中 原标题:青岛再发疫情,内防反弹别松懈 局部地区疫情回潮,也应给整个社会的防疫神经带来触动,提醒千万不能低估疫情反弹的可能性,该有的防疫之弦还必须绷紧 这场展览让衰老的浮法玻璃厂重新焕发生机 建议深圳制定民生五年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居民收入增长、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公共财政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必威体育官方注册网址6hgw.cc入口☜ 罗伯特威尔逊1937年出生,196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64年以来一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现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亚当斯接触管理学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