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6 23:38 作者:中孝介 浏览量:1307
芦笙手艺人白兴义在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 黄晓海 摄
非遗传承人余贵周在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簧片。 黄晓海 摄
芦笙手艺人余贵学在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发音管。 黄晓海 摄
芦笙手艺人余贵学在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簧片。 黄晓海 摄
非遗传承人余贵周在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给四滴水芦笙的气斗上漆。 黄晓海 摄
非遗传承人余贵周在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组装四滴水芦笙。 黄晓海 摄
芦笙手艺人在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试吹制作好的四滴水芦笙。 黄晓海 摄
地处大山深处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被誉为“四滴水芦笙”之乡。有着数百年历史、音调独特的苗族“四滴水芦笙”是丹寨县及周边县市几十个村寨苗族同胞日常生活和节庆中必不可少的演奏乐器,深受苗族同胞喜爱,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滴水芦笙”的制作主要为选竹、烤竹、制簧片、制木件、制音斗、装簧片和定音等几十道工序,工艺相当繁琐。因制作工艺复杂,平均每个手艺人一个月只能制作一套4支芦笙。多年来,一些人因为吃不了苦而放弃了这个技艺。目前,村里仅有极少数人还在从事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
近年来,各地苗族同胞对“四滴水芦笙”需求大增,当地政府也鼓励村寨里的年轻人加入到“四滴水芦笙”的制作行列中,把这项手工技艺发展成村里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
1983年,蛇口工业区欲打造“海上世界”酒店,但装修工作却不紧不慢,袁庚一天晚上找到总经理,批评他“不要等什么都具备才营业,没有紧迫感”<他们最著名的贡献是,设计了美国当局首次向电信运营商出售无线电频率的拍卖 一位电商平台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通常我们都会对促销节点进行全年策划,进行预热,提前一个多月打响促销战,但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对节点进行了调整,将资源向直播方式、旅游领域进行了侧重投入